「蒙娜麗莎的微笑」一圖裡的人物,臉上微笑的意義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所探尋的焦點,到底她的微笑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呢?她真的是在笑嗎?這一點與本片似乎有相互呼應的效果,因為它代表著任何一件事情的表象和它實際上的真相往往是不盡相同的。
本片以1953年的美國東部為時空背景,描述一位充滿現代思想的UCLA畢業學生,來到一所傳統保守的女子貴族學校教書,她的價值觀和這一所名校的傳統價值是相抵觸的,甚至是格格不入的,雖然她在最後似乎影響了學生的思維,但是她發現她還是無法在一個和自己理念完全不同的組織內生活,特別是她無法去改變這個組織的文化,於是她選擇了離開。
一開始,這位新進教師在第一堂課就被這群聰明有餘的學生來了一場震撼教育,學生早就把老師這個學期要上課的內容預習得滾瓜爛熟,這一點有二個意義,首先是學生已經被制式化的訓練成在上課前就要精熟所有教材內容,但是沒有思考的能力;再者是新老師沒有對學生的先備經驗做一翻瞭解,就直接上戰場,最後的結果當然是不言可喻。
接著,我們可以發現在這所傳統的貴族學校裡,所有的師生幾乎都被這所學校的堅持的信念及價值所制約了,不管是學校高層、董事會、家長、教師以至於學生都不曾去質疑學校所堅持的信奉價值是否是對的,而所有學校設計的課程及活動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栽培一群成功男人背後的偉大女人,學校給學生的認知是女人最大的任務就是輔助自己的先生,做好一位家庭主婦。這種種的傳統觀念及想法對於這位有著現代女性主義思想的新進老師當然是無法接受的,她試圖去改變,去改變校方及學生的想法,但是她發現這是很困難的,特別是在當時保守的社會風氣之下。
最後,她離開了,帶著「蒙娜麗莎的微笑」離開了,她的微笑是代表著她可以逃離這一個跟她完全不一樣的世界?還是代表著她對現實無奈的妥協?但是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她已經在學生心中撒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一顆「自覺」的種子,一顆有著「蝴蝶效應」的種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