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的微笑」一圖裡的人物,臉上微笑的意義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所探尋的焦點,到底她的微笑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呢?她真的是在笑嗎?這一點與本片似乎有相互呼應的效果,因為它代表著任何一件事情的表象和它實際上的真相往往是不盡相同的。
本片以1953年的美國東部為時空背景,描述一位充滿現代思想的UCLA畢業學生,來到一所傳統保守的女子貴族學校教書,她的價值觀和這一所名校的傳統價值是相抵觸的,甚至是格格不入的,雖然她在最後似乎影響了學生的思維,但是她發現她還是無法在一個和自己理念完全不同的組織內生活,特別是她無法去改變這個組織的文化,於是她選擇了離開。
一開始,這位新進教師在第一堂課就被這群聰明有餘的學生來了一場震撼教育,學生早就把老師這個學期要上課的內容預習得滾瓜爛熟,這一點有二個意義,首先是學生已經被制式化的訓練成在上課前就要精熟所有教材內容,但是沒有思考的能力;再者是新老師沒有對學生的先備經驗做一翻瞭解,就直接上戰場,最後的結果當然是不言可喻。
接著,我們可以發現在這所傳統的貴族學校裡,所有的師生幾乎都被這所學校的堅持的信念及價值所制約了,不管是學校高層、董事會、家長、教師以至於學生都不曾去質疑學校所堅持的信奉價值是否是對的,而所有學校設計的課程及活動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栽培一群成功男人背後的偉大女人,學校給學生的認知是女人最大的任務就是輔助自己的先生,做好一位家庭主婦。這種種的傳統觀念及想法對於這位有著現代女性主義思想的新進老師當然是無法接受的,她試圖去改變,去改變校方及學生的想法,但是她發現這是很困難的,特別是在當時保守的社會風氣之下。
最後,她離開了,帶著「蒙娜麗莎的微笑」離開了,她的微笑是代表著她可以逃離這一個跟她完全不一樣的世界?還是代表著她對現實無奈的妥協?但是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她已經在學生心中撒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一顆「自覺」的種子,一顆有著「蝴蝶效應」的種子。
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Can Instructional Leaders Be Facilitative Leaders? 讀後心得
隨著整個教育環境的改變,傳統校長在學校所扮演的管理者角色已經有所不同,過去的校長可能只是學校的經營管理者,他與學校教師間的關係是上對下的關係。但是在今天學校教育環境中,校長除了扮演上述角色之外,他還是學校教學領導者或催化領導者,與教師的關係是橫向水平的關係。
一、所謂教學領導,就狹義而言,係指校長所從事與教師教學或與學生學習有直接關係的行為或 活動而言;就廣義而言,則包括所有能協助教師教學與影響學生學習的相關活動或作法(楊振昇,1998)。James Weber (1989)提出教學領導有以下五項主要功能:
1.界定學校發展目標。
2.提升積極學習風氣。
3.觀察並給予教師回饋。
4.管理課程與教學。
5.評量教學計畫。
校長必須擔任教學領導者的角色,傾聽教師的心聲,瞭解教師所需,促進教師間共同學習,提昇教師的專業能力,進而促使每位學生獲得適切的照顧,充份學習。
二、所謂催化領導指的是一種以增進組織全體成員調適和解決問題的共同能力,使得組織成員能主動參與組織事務的推展,進而提升組織效能的領導行為。亦即組織成員在領導者的催化之下,主動積極參與組織任務的過程。(Conley & Goldman, 1994)Conley 和 Goldman 同時也指出,催化領導具有下列各項特徵:
1.領導者必須克服組織資源匱乏的困境。
2.領導者將組織成員組成若干團隊。
3.組織的領導者,經常性提供組織成員回饋並協調及解決組織衝突。
4.領導者建立組織的溝通網路。
5.領導者應擬定組織成員集體作決定的策略。
6.領導者應塑造組織發展的遠景。
校長是一位催化領導者,他的功能在於協助學校全體成員有調適和解決問題的共同能力,使得學校成員能主動參與學校事務的推展,並願意共同合作與共同學習。
綜上所述,擔任一位學校領導者,校長必須持續不斷的進修,進而促進教師自我專業提昇,使學校成為一個學習型的組織,協助教師建立共同合作學習的團隊,讓教師在合作學習的氣氛中不斷的成長,自動自發,並且提供給學生最好的教育品質,讓這些作為漸漸形成一種校園的文化。相信如此,校長就是一位教學領導者,也是一位催化領導者。
一、所謂教學領導,就狹義而言,係指校長所從事與教師教學或與學生學習有直接關係的行為或 活動而言;就廣義而言,則包括所有能協助教師教學與影響學生學習的相關活動或作法(楊振昇,1998)。James Weber (1989)提出教學領導有以下五項主要功能:
1.界定學校發展目標。
2.提升積極學習風氣。
3.觀察並給予教師回饋。
4.管理課程與教學。
5.評量教學計畫。
校長必須擔任教學領導者的角色,傾聽教師的心聲,瞭解教師所需,促進教師間共同學習,提昇教師的專業能力,進而促使每位學生獲得適切的照顧,充份學習。
二、所謂催化領導指的是一種以增進組織全體成員調適和解決問題的共同能力,使得組織成員能主動參與組織事務的推展,進而提升組織效能的領導行為。亦即組織成員在領導者的催化之下,主動積極參與組織任務的過程。(Conley & Goldman, 1994)Conley 和 Goldman 同時也指出,催化領導具有下列各項特徵:
1.領導者必須克服組織資源匱乏的困境。
2.領導者將組織成員組成若干團隊。
3.組織的領導者,經常性提供組織成員回饋並協調及解決組織衝突。
4.領導者建立組織的溝通網路。
5.領導者應擬定組織成員集體作決定的策略。
6.領導者應塑造組織發展的遠景。
校長是一位催化領導者,他的功能在於協助學校全體成員有調適和解決問題的共同能力,使得學校成員能主動參與學校事務的推展,並願意共同合作與共同學習。
綜上所述,擔任一位學校領導者,校長必須持續不斷的進修,進而促進教師自我專業提昇,使學校成為一個學習型的組織,協助教師建立共同合作學習的團隊,讓教師在合作學習的氣氛中不斷的成長,自動自發,並且提供給學生最好的教育品質,讓這些作為漸漸形成一種校園的文化。相信如此,校長就是一位教學領導者,也是一位催化領導者。
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
校長學專題研究心得
今天是我們第一次上木金老師的課,上了木金老師的課之後,我們發現木金老師真的是學養內涵豐富,思路非常清晰,所有上課的內容老師都可以用風趣幽默的方式讓我們明瞭,不論是校長學、學校長或者是長學校,所有的理論看似錯綜複雜,但是在木金老師清楚的理論架構底下,我們都可以很快的接收到老師所傳達的訊息。
另外,木金老師更用一些有趣的順口溜,讓我們學到當一位組織領導者該有的作法與思維。例如:
◎「人無我有,人有我巧,人巧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優」,在告訴我們如何保障教育的品質,創造優質的學校文化。
◎「臉要笑、嘴要甜、腰要軟、手腳要快」這是當一位校長應有的處事哲學。
◎「用心、誠懇、感動人」是一位學校管理工作者該有的態度。
木金老師以實際的學校為例,加上該校「有力的點」的簡介,讓我們可以將理論和實務加以結合,也對老師所傳達的理論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訂閱:
文章 (Atom)